新闻动态

唐伯虎这首醒世奇诗,仅仅56字,却说透了处世真谛:人生莫强求,须知足矣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5:39    点击次数:199

唐寅这首《叹世之二》,它以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,勾勒出了一幅幅关于人生、关于处世、关于知足与宽容的生动画面。在这首诗中,唐寅以旁观者的冷静与智者的深邃,对世间万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反思,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人生旅途中,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,学会宽容与和解,从而达到一种超脱与自在的人生境界。

图片

叹世之二

唐寅〔明〕

万事由天莫强求,何须苦苦用机谋?饱三餐饭常知足,得一帆风便可收。生事事生何日了,害人人害几时休。冤家宜解不宜结,各自回头看后头。

图片

万事由天莫强求,何须苦苦用机谋?

释义:世间万般事务皆由天命所定,人力难以逆转,无需过分执着于使用谋略与技巧去强求改变。

古语云:“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。”唐寅此句,恰似一缕清风,拂过心田,提醒世人莫要被一己私欲所困,须知万物生长,各有其时。

正如《道德经》所言:“道法自然”,顺应自然法则,不强求不妄取,方能心境平和,泰然处之。在纷扰的尘世间,人们往往急于求成,却忽略了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。唐寅的这句诗,如同一剂清凉油,让我们在急功近利的迷雾中找到了方向,提醒我们要有耐心,有智慧,去顺应时势,而非逆势而为。

饱三餐饭常知足,得一帆风便可收。

释义:一日三餐足以饱腹,便应心怀感激,知足常乐;航行中若遇顺风,便是适时收帆归航之时。

常言道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”在物欲横流的世界,能保持一颗知足之心,实属难能可贵。正如庄子笔下的“逍遥游”,不受外物所累,方能遨游于天地之间,享受真正的自由。而“得一帆风便可收”,则是告诫世人要懂得适时而退,不贪不痴,方能保全自身,免遭风波之困。

知足常乐,并非消极避世,而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。它教会我们在繁华世界中保持清醒,不被物质所迷惑,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的,从而收获内心的宁静与满足。

生事事生何日了,害人人害几时休。

释义:无端生事,只会引来更多纷扰,何时是个尽头?加害于人,终将自食其果,这样的循环何时能止?

《易经》有云: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。”此言非虚,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,人生路上,每一份善恶之行,终将回馈于己。

唐寅此句,是对人性深刻的洞察,告诫世人莫要以恶制恶,应以和为贵,以德报怨,方能跳出因果循环,步入宁静之境。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,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冲突。但唐寅的这句诗提醒我们,以和为贵,以德报怨,才是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。只有当我们学会放下仇恨,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一切,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。

冤家宜解不宜结,各自回头看后头。

释义:与人结怨,不如寻机化解,双方若能回头审视过往,或许能发现误会与和解之道。

古人云:“冤家宜解不宜结,各自回头看后头。”此言不仅是对人际关系的智慧总结,更是对人生的一种豁达态度。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,我们难免会遇到误解与冲突,但若能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审视过往,或许就能发现,那些曾经的恩怨,不过是过眼云烟。

正如《诗经》所言:“投我以桃,报之以李。”以善意回应恶意,以宽容化解仇恨,方能成就一番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。在人际交往中,我们时常会遇到误解和冲突。但唐寅的这句诗告诉我们,冤家宜解不宜结。当我们学会放下成见,以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去面对他人时,就能发现那些曾经的恩怨其实并不值得我们去纠结。

END

图片

图片

与君共勉!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